氣動潛油泵火車裝卸油鶴管裝置,涉及火車槽車裝卸說明
目前,各地油庫使用的各種火車槽車裝卸油鶴管都是利用虹吸原理,依賴槽車油面上的大汽壓使汽油等油料通過鶴管高位置然后由泵房的油泵泵入儲存缶來完成整個卸油工作。一般情況下,這些火車裝卸油鶴管也能勝任并順利地完成卸油工作。但是,當卸的過程中鶴管內的油壓小于汽油的飽和燕氣壓時,管內的汽油就將開始汽化生成汽體,氣體逐漸聚集,后截斷液流并阻止液體正常通過,使卸油過程無法繼續(xù)進行。這就是困惑油料卸車工作的“氣阻”現象。它與溫度和氣壓有直接關系,溫度越高,氣壓越低,氣阻越嚴重。我國南方及高原地區(qū)在高溫季節(jié)的卸油過程中都飽嘗過“氣阻”的苦頭。而且一直也沒有根本解決的辦法。只好通常采取夜間作業(yè),儲油缶倒缶多次反復啟動,往往是停停卸卸,反反復復,正常情況下不到一小時能順利完成的工作有時一拖十幾小時甚至幾天,給油庫各環(huán)節(jié)帶來很多具體困難。
在提高火車裝卸油鶴管內的油壓,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卸油過程中鶴管高位置管內的油壓都大于汽油的飽和蒸汽壓,使鶴管內油蒸汽無法產生,從根本上解決“氣阻”問題。
技術方案實現如下:
由水平長管通過活節(jié)與垂直連接,在垂直管(原鶴管)的下端(進油端)裝設一潛油泵,連通由球閥、分水濾氣器、調壓閥、油霧器、球閥以及進氣管和排氣管組成的整體件,所述水平長管的另一端通過升降器與上旋轉器、水平短管和下旋轉器組成的整體件連接,在水平長管的上部通過升降器裝置一平衡器,如此組合,構成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所述潛油泵為氣動潛油泵,裝設在原鶴管進油端以克服“氣阻”現象,保證卸油工作的正常進行。
圖1為氣動潛油泵火車裝卸油鶴管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潛油泵替代管裝在垂直管上的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附圖標識如下:
1——下旋轉器2——水平短管3——上旋轉器4——升降器5——平衡器6——水平長管7——活節(jié)8—進氣閥9——垂直管10——潛油泵11——支承架12——排氣器13——進氣管14——球閥15——分水濾氣器16——調壓閥17——油霧器18——球閥19—潛油泵替代管
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
圖1中由下旋轉器(1),水平短管(2)和上旋轉器(3)連成的整體件通過升降器(4)與水平長管(6)連接,平衡器(5)與升降器(4)連接,裝置在水平長管(6)上,由潛油泵(10)與垂直管(9)連成的整體件連接水平長管(6)的另一端,進氣管(13)的一端連接球閥(14)、分水濾氣器(15)、調壓閥(16)、油霧器(17)和球閥(18),進氣管(13)的另一端穿過潛油泵(10)而置,并伸出一部分管件作為排氣管(12),另外,也可用潛油泵替代管(19)代替潛油泵(10)使用,其性能和效果與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鶴管一樣,所述垂直管(9)的下端與潛油泵(10)的上端均分別設有一快速接頭,便于聯接垂直管(9)。潛油泵(10)工作時壓縮空氣通過球閥(14)、分水濾氣器(15)、調壓閥(16)、油霧器(17)和球閥(18)由進氣管(13)進入氣動馬達,氣動馬達帶動潛油泵(10)將油泵入與之相連的鶴管,然后啟動泵房油泵,卸油即順利進行,而無需倒灌排氣式真空泵配合,啟動非常方便。同時,通過潛油泵(10)泵入鶴管的油,油壓增加了一個設定值,因此不管在鶴管的任何位置,管內的油壓總是大于汽油的飽和蒸汽壓,使汽化不能進行,從而從根本上排除了產生“氣阻”的可能性,保證卸油工作的正常進行。
有效地防止卸油過程近氣阻現象,保證卸油工作順利進行。卸油開始時不需倒灌排氣或真空泵配合,啟動方便。氣動潛油泵的動力為壓縮空氣,動力傳送方便,使用安全。在不產生氣阻的條件下,可卸下氣動潛油泵裝上替代管,通用性強,功能轉換方便。